当前阶段,央行数字货币(DC/EP)先行在深圳、苏州、雄安、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。
数字货币(DC/EP)由央行牵头进行,各家银行内部正在就落地场景等进行测试,有的已经在内部员工中用于缴纳党费等支付场景,苏州等地也将测试交通补贴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。目前,数字货币(DC/EP)试点的机构包括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大国有银行和三大运营商及阿里、腾讯等互联网公司。
4月14日晚间,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开,消息称,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、雄安、成都、苏州四个试点城市测试。
从网上流出的农行数字货币钱包截图看,其显示的主要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日常支付与管理功能基本相似,如农行数字货币钱包首页中,有“扫码支付”、“汇款”、“收付款”、“碰一碰”四大常用功能。
央行数字货币(DC/EP)
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,属于央行负债,具有国家信用,与法定货币等值。
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还跟别的央行数字货币不太一样,它的英文简称叫做"DC/EP"。
DC=digital currency就是数字货币
EP=electronic payment则是电子支付
此前,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对其进行了清晰定义,即"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,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","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"。
定位上,DC/EP是M0替代(纸钞和硬币),而不是M1(M0+活期存款)、M2(M1+定期存款)。
具体来看,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,可用于小额、零售、高频的业务场景;使用时应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、反恐融资等规定,对央行数字货币大额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银行报告。
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币
具有法偿性,也就是说,不能拒绝接受数字货币。从法权性讲,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。
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,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,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。
DC/EP和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有何不同
有人可能会说央行数字货币听起来和支付宝、微信支付好像差不多啊?
那么,央行数字货币和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呢?
记住这一点: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,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,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。
而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,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,
属于M1和M2级别的数字化,不具有M0级别法律效力,更不可能取代M0。
M0: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
M1 :一般包括M0 +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,
M2:包括M1 + 居民储蓄存款 + 单位定期存款 + 单位其他存款 +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。
DC/EP采用双层运营体系。穆长春曾表示,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,为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,
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缴纳准备金,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,
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,具有无限法偿性。
另外,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。具体场景中,只要手机上有DC/EP的数字钱包,不需要网络,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,就能实现转账功能。
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,而DC/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,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“双离线支付”。
“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。”穆长春表示。此外,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,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。
在极端条件下如天灾、地震等情况没有网络,网银和第三方机构的使用则会处于瘫痪状态,而DC/EP的双离线技术可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和纸币一样使用。
另外,把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比作一家银行来说,你们的钱都是存在这个银行里,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银行里转账。
虽说支付宝微信体量是足够大,但是也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,毕竟商业银行也会破产,这样亿万用户资产的安全得不到保障,对于监管层来说,必须做到未雨绸缪。